協助孩子面對大情緒的3個步驟

身為父母,看到孩子有著傷心、難過、生氣、失望、挫折這些大情緒時候,也都不好受。我們都知道情緒遲早會過去。孩子也都知道,也想脫離這些大情緒。他們不需要有人提醒他們:沒事沒事、有什麼生氣的、別哭、不用害怕。孩子需要的是知道:自己有能力去感受所有的情緒

三個步驟,協助孩子面對大情緒

  1. 連結:與孩子同步同在,理解和接納他所處的狀態。
  2. 為孩子保留空間,感受他身體裡擁有的情緒。
  3. 用感受去學習其實有情緒起伏是正常的。

當孩子感覺有情緒存在身體裡,不急著否定它或避開它。看見孩子的情緒,連結孩子,也幫孩子連結自己的內心。給予他安全的環境,用對的行為去抒發自己的情緒。讓孩子自由地訴說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因為他的故事就是情緒的源頭。然後,情緒一定會自己跑完,只是時間長短不一。

孩子會知道…

  • 他不是自己孤單一人面對這些不舒服的情緒
  • 情緒是流動的,任何情緒都會過去
  • 他有能力面對這些情緒,而不是不知所措

當接受有情緒起伏是正常的事,孩子可以視之為挑戰去感受、去面對。

如果面對不舒服的大情緒很難,可以先從舒服的情緒或者比較小的情緒開始練習。像是開心、快樂、興奮等等,你覺得比較舒服的情緒。從感覺舒服的情緒下手,體驗情緒的流動、起伏。也可以先把自己當練習的對象。同樣的三個步驟,面對所有的情緒。

陪伴,真的就足夠了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