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大人想要孩子刷牙,是為了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這是一種長期需求;而孩子想要玩耍,是因為當下的快樂對他們最有吸引力,這是一種短期需求。這些需求看似矛盾,但其實並不衝突,因為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習慣最終也是孩子真正需要的。
從衝突到合作,在親子需求中找到平衡
大人一說再說,孩子沒做,覺得孩子不聽話。孩子也在堅持自己的事,想要大人也聽話。彼此都想要對方聽話。其實,最終想要的,都是要做到自己想要的。
理解需求:長期與短期的平衡
譬如,大人希望孩子刷牙、吃飯,而孩子則希望繼續玩耍。看似對立的需求,背後卻都有各自的重要性。
大人在協助孩子時,需要意識到,這些習慣是孩子的事情,而不是父母為他們完成的任務。當孩子的短期需求被尊重且理解,他們也更容易接納長期需求的重要性。
找到雙贏:合作的步驟
為了讓衝突變成合作,我們可以依循以下幾個步驟:
- 理解彼此的需求
嘗試聽見孩子的需求,接納他們的想要。例如:
- 『你很專心地拼拼圖,看起來你很想要完成拼圖。』
- 『你還想要繼續玩,積木好好玩。』
- 相信雙贏是可以實現的,邀請孩子一起來想辦法
將雙贏視為可能,並鼓勵孩子參與解決方案。例如:
- 『你想要玩成拼圖,現在也是刷牙時間。Hmm…一定有什麼你能做的!』
- 『你喜歡做好玩的事,現在是刷牙時間。Hmm…一定有什麼你能讓刷牙也變得好玩的方法。』
- 點出孩子的內在力量
幫助孩子看見他們的決定與渴望:
- 『你決定來刷牙了。代表你也想要讓自己的牙齒很乾淨、很健康。』
- 『你用好玩的方式刷完牙了!你找到方法完成刷牙這件事,你也喜歡牙齒乾淨、健康。』
讓孩子意識到,他們所做的決定是為自己而做,長期需求也是他們想要的。長期、短期需求都可以、也需要被滿足。這些選擇來自孩子的內在,讓決定、喜歡、想要都回歸到孩子身上,而不是為了他人而做。
雙贏的價值:為未來建立基石
每一次的理解與合作,都是在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,這將成為他未來與人相處的重要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,當我們一次次找到雙贏,孩子也會逐漸發現:自己的行為不僅滿足了當下的快樂,也同時顧及了長期的需求。這種發現,會讓他們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,成為更有力量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