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情緒的重要性,也希望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表達情緒。在教孩子的同時,大人自己也需要一起學習和成長,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健康地管理情緒。但面對孩子的生氣,我們常常感到困惑:要讓他抒發情緒,卻不知道怎麼接住;更可能因為影響到自己,而不知如何應對。
我們可以輕鬆接納孩子的開心與快樂,但對於生氣或憤怒這類情緒,卻往往手足無措。所以,先問問自己:你希望孩子怎麼生氣?
先認可情緒,再討論行為
生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,想要幫助孩子健康地表達,第一步是接住他的感受:
『他拿走了你在玩的東西,你一定很生氣了!』
『你很生氣。你不喜歡輸掉遊戲。』
用 Language of Listening® 的說你所見,不只讓孩子覺得被看見,也讓他能從情緒中稍微穩定下來,為接下來討論行為打下基礎。情緒是合理的,規範的重點在於行為。
理智上可以,但心裡不行,怎麼辦?
表達生氣的方式有很多種,大人需要先理清自己的感受:哪些方式是理智上可以接受的,而情感上不舒服的?例如:理智上,你知道孩子大喊「我好生氣!」是健康的表達。而情感上,吼叫聲會讓你覺得被挑戰、不舒服。這些理智和情感之間的矛盾是了解自己的好機會。當你願意面對這些模糊地帶,孩子才能更清楚知道該怎麼表達情緒,而你也不會覺得每次都被孩子的情緒「擊垮」。
幫助孩子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
和孩子一起討論:
🟢 哪些方式是「可以的」?
✔️ 用語言說出「我好生氣!」
✔️ 畫畫表達感受
✔️ 撕紙或捏黏土
🔴 哪些方式是「不行的」?
❌ 傷害自己或他人
❌ 摔壞東西
🟠 針對「模糊地帶」,商量出折衷方法
◆ 孩子想摔東西,可以提供安全的物品讓他摔,比如枕頭或舊報紙。
◆ 孩子吼叫,可以約定一個「大叫區域」,例如房間裡。
🌟 一定有什麼可以做的!當孩子參與到討論中,他們會更願意配合,並感受到被尊重。
生氣,可以是雙贏的過程
每一次孩子的生氣,都是理解他內心需求的機會。當你更清楚自己的界限,並與孩子一起探索「雙方都能接受」的方式,不僅能讓孩子健康地表達情緒,也讓你不再陷入情緒的拉扯。幫助孩子健康地生氣,大人好過,孩子也好過。
生氣是孩子情緒成長的一部分,父母接納的態度與適當的引導,就是他們學會健康表達情緒的起點。當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生氣,他們也在這過程中逐漸培養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,為未來的人際互動與自我管理奠定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