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禮貌 vs. 沒禮貌

打招呼、有回話=有禮貌。沒打招呼、沒有回話=沒禮貌?

往往我們都被二分法給騙了。看似一個只要嘴巴說句話的簡單工作,有時候做起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。沒打招呼、沒有回話的背後,大概有千百種理由。感冒、喉嚨、身體不舒服的理由,你大概很容易接受。因為這些是擺在眼前、看得到的事實。對於害怕、沒注意到的理由,這些擋在孩子心中的障礙,肉眼看不到的事實,你會怎麼做呢?

坦白說,我一開始也是會動怒的。內心告訴我,他沒辦法做,但理智告訴我,他就是必須打招呼、必須回話。我的內心、理智大打架,所以我生氣了,我逼他打招呼、逼他回話。他打招呼了,他有禮貌了,但我還是生氣的。總覺得哪裡不對勁。

直到用了下面 3 個方法,換個角度,讓我自己看到孩子是有禮貌的,幫助我接受他原本的樣子,進而能夠幫助他更能展現出有禮貌的一面。

從小地方看見孩子的禮貌

當孩子熱情地跟熟悉的人打招呼,或在遠方跟陌生人揮手,或在和對方見面時點頭示意,或說「請、謝謝、不客氣」,或讓路等等,都足以代表他是一個有禮貌的人。當你看見孩子是有禮貌的,孩子也比較容易看見自己的禮貌。

看到孩子有禮貌的地方,說出來

說出你觀察到的:「(真實發生的事),代表你有禮貌。」對於先前都被貼上沒禮貌標籤的孩子來說,更需要幫他重新認識自己,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有禮貌的人。舉出事實為證,有助於孩子真的相信自己是有禮貌的。

有成功的經驗,孩子會學得更快更好

當孩子相信自己是個有禮貌的人,他的行為就自然會是有禮貌的。再加上,他知道即便是微小的行為,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禮貌的人,之後表現出有禮貌的樣子,對他來說,就會更加容易。然後,你就會發現孩子更多有禮貌的地方,一個正向回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