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帶孩子像打怪,幾個孩子就要變出幾種方法。」這句話是不是戳中了你的心? 我曾經也這樣以為: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來應對。結果一個孩子要這個,另一個要那個,我總在糾結:到底該先做哪個?如果沒滿足所有人,是不是就不公平?
情緒
-
-
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情緒的重要性,也希望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和表達情緒。在教孩子的同時,大人自己也需要一起學習和成長,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健康地管理情緒。但面對孩子的生氣,我們常常感到困惑:要讓他抒發情緒,卻不知道怎麼接住;更可能因為影響到自己,而不知如何應對。
-
當孩子情緒上來時,大人的第一反應常常是說:『沒關係。』 『沒關係啦~倒了就再蓋就好啦!』『沒關係啦~他不是故意要撞到你。』『沒關係,讓他玩一下。』『沒關係,還可以再試一次!』
-
身為父母,看到孩子有著傷心、難過、生氣、失望、挫折這些大情緒時候,也都不好受。我們都知道情緒遲早會過去。孩子也都知道,也想脫離這些大情緒。他們不需要有人提醒他們:沒事沒事、有什麼生氣的、別哭、不用害怕。孩子需要的是知道:自己有能力去感受所有的情緒。
-
情緒需要的是讓它流動,而不是控制它,不是叫孩子要冷靜下來。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,大人的直覺就是要他冷靜下來。因為從小我們被教導不能亂發脾氣,這樣才乖~但,要一個氣在上頭的人冷靜常常沒用,不管是對大人或小孩都是。情緒和行為,其實是兩碼子的事。
-
聖誕假期,我們家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公路旅行。Mr. B 在一個禮品店發現了一個木製盒子,很喜歡。「我就是要買這個!」Mr. B 斬釘截鐵地說。我心想,終於來到這一天了!我的內心是感到興奮的,因為我知道該怎麼應對,我有信心可以不帶情緒地同理他、陪伴他。只是,事情比我想像的更複雜、更深層。 『你想要買這個。』「對啊!這樣我就能把這個紀念幣放在裡面。」『你想要把紀念幣放在裡面。』「可以買嗎?」『Hmm… 今天沒有要買喔。』
-
送完 Mr. B 和 Mr. D 上學後,和一歲半的 Mr. C 到公園散步。走在路上,偶爾會遇到也是來走路或遛狗的人。Mr. C 聽到聲音,就開始警戒起來。當路人逐漸靠近時時,他就會牢牢地抱著我的腳,整個人貼在我身上,試著躲起來,但又不放心地盯著那個人看,直到路人漸行漸遠。大概是害怕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