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理孩子,怎麼做?

by Chia

親子溝通中,回應是很關鍵的部分。很多家長都知道要接住孩子的狀態、同理孩子,到底要怎麼做出回應?

同理是什麼?

同理包含了理解接納。看到孩子的處境,就好像和他處在同一個情境裡,但不受他影響,這就是同理。理解他所經歷的,接納他對這個情境的反應。

為什麼要同理孩子?

Language of Listening® 說:「孩子的一言一行,都是溝通。孩子會持續溝通,直到被理解。」孩子的每一個行為或反應,說的、做的、想的、感覺到的,都是在傳遞訊息,這些訊息的目的,為的就是期待被聆聽、被理解。

同理孩子,幫孩子梳理出孩子行為所釋出的訊息,每個行為、情緒都有源頭。這就是家長要回應的部分,讓孩子知道:你了解他釋出的訊息內容。所以說,溝通是雙向的,孩子期待被理解,而你去同理他;同時,也是同理也是連結的開始,因為你懂孩子的處境,孩子知道你和他是同一陣線,自然會比較願意接受你的引導。

到底該怎麼同理呢?

簡單來說,就是客觀地專注在眼前發生的事實上,說出孩子視角看到的事情。四個規則,幫你做到:不評斷、不問問題、不說教、不解決問題。這些做法,會讓孩子將自己武裝起來,對你更加防備,不會是你想要的。或許你會好奇,那到底該怎麼回應?說出「眼前」的事實,說出孩子發出的訊息:孩子所說的、孩子所做的、孩子所想的、孩子所感覺到的,暫時先將自己的想法留在腦裡,也就是 Language of Listening 的說你所見。你的工作是有回應的陪伴,跟隨孩子,才能找到孩子真正卡住的點。相信孩子,每個孩子絕對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,請你幫忙也是解方之一,這時候你就可以跳出來幫忙了。

同理的迷思:同理=同意?

孩子因為玩而不想去做該做的事情,或是孩子跌倒流很多血會大哭難過很久,對很多家長來說,很容易理解,也很容易去同理孩子。但孩子還有其他在大人眼裡,看起來很無厘頭的事。譬如說:同樣的東西很多沒人玩,他就一定要別人手上的那個東西;香蕉的切法,不是他要的樣子;水杯的顏色不對;還有更多稀奇古怪的事情。當和大人的想法不同時,大人會變得不知道該怎麼同理。這時候的同理,是去「看到」孩子的想法、孩子的邏輯,並說出來,和你的想法無關,不代表需要你的同意。有時候可以是同理又同意,也可以是同理、不同意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。當然,界線依然會在,不會因為同理而消失,該怎麼做就是要怎麼做。

你也許會想看這些文章

請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