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個學年,開始了規律地接送孩子上下課的生活。我原先想的很簡單:起床、換衣服、吃飯、刷牙、穿襪子、整理書包、出門。但做起來,完全不容易! 我一直、一直催促他們起床換衣服,怎麼叫都叫不動,不是在床上玩,就是彼此打來鬧去,分不開。到了吃早餐的時候,又想去看書;一邊吃早餐、一邊玩;該出門的時間到了,卻還在餐桌上悠哉地吃。什麼事都慢~慢~來~或是「我不要!」眼看著要遲到了,孩子才開始著急,哇哇哇地不想遲到。 每天搞得我火氣全上來!我都納悶,到底是我要上學,還是他們要上學?然後就氣完一學年了… 這個學年時,決定好好改變,讓準備上學的早上不再混亂,而是變成我想要的樣子!
說你所見
-
-
親子溝通中,回應是很關鍵的部分。很多家長都知道要接住孩子的狀態、同理孩子,到底要怎麼做出回應?
-
聖誕假期,我們家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公路旅行。Mr. B 在一個禮品店發現了一個木製盒子,很喜歡。「我就是要買這個!」Mr. B 斬釘截鐵地說。我心想,終於來到這一天了!我的內心是感到興奮的,因為我知道該怎麼應對,我有信心可以不帶情緒地同理他、陪伴他。只是,事情比我想像的更複雜、更深層。 『你想要買這個。』「對啊!這樣我就能把這個紀念幣放在裡面。」『你想要把紀念幣放在裡面。』「可以買嗎?」『Hmm… 今天沒有要買喔。』
-
送完 Mr. B 和 Mr. D 上學後,和一歲半的 Mr. C 到公園散步。走在路上,偶爾會遇到也是來走路或遛狗的人。Mr. C 聽到聲音,就開始警戒起來。當路人逐漸靠近時時,他就會牢牢地抱著我的腳,整個人貼在我身上,試著躲起來,但又不放心地盯著那個人看,直到路人漸行漸遠。大概是害怕吧。
-
Mr. C 突然戒了奶嘴! Mr. C 現在19個月大,從出生以來,睡覺一直都有奶嘴相伴。奶嘴對他來說,安撫效果不錯。晚上起來,也會自己找奶嘴吸,然後自己睡回去。正在用的奶嘴使用好一陣子了,我決定幫他換新的奶嘴,適合18個月大以上的孩子用的。原以為就只是單純地換個奶嘴,日子繼續正常過,沒想到迎面而來的,竟然是戒奶嘴!
-
四歲多的 Mr. D 想要用繩子串起玩具車。而以前慣用的纏繞方式,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需求,他想要更堅固的繩結。於是這次,他想要使用剛學的平結,來達到目的。但他打平結的經驗屈指可數,確實不熟稔,所以打平結對他來說,仍是困難重重。Mr. D 對於自己曾經看過怎麼打結,想方設法地嘗試著自己做,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會,可惜都不成功,敗興而歸當然挫折,也難怪他會情不自禁地大叫:「我不會打平結!」。
-
去年底我剛完成了 Language of Listening® 為期兩年的教練訓練,成為親職教練,過程中密集地練習 Language of Listening 的技巧。整套教練模式中,最基本、也最重要的,就是說你所見 (SAY WHAT YOU SEE®)。說你所見是建立連結的基礎上。透過說你所見,理解並接納孩子所看見的世界,也因此才能同理孩子,甚而發現孩子的強項(STRENGTHs),讓孩子知道自己擁有什麼強項,而孩子的行為,就是取決於他們看到的自己是怎樣的人!這就是當孩子人生教練的用意。
-
吃飯時間到了,孩子在客廳看書,我輕聲喚他們吃飯,沒反應,再試個兩次,依然沒反應。我決定在他耳邊告訴他:「(說你所見)你正在看書,(界線)現在吃飯時間到了!(可行之道)找個段落停下來,吃飯了。」我轉身繼續忙著備餐,準備就緒後,回頭見孩子還在客廳看書,連姿勢都沒換過。心裡忍不住嘀咕:「我剛剛是在跟空氣說話嗎?」我好生氣。於是,再也忍不住了,對孩子大吼:「現在來吃飯!」孩子意識到我的怒火,馬上收拾,來到餐桌用餐。對我來說,輕聲好氣的說沒用,大吼立即見效! 其他如出一轍的日常,像是:忽略旁人說的話、尿尿時尿到馬桶外、吃飯食物掉到桌子外… … 等等。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提醒孩子,似乎都沒用,直到大吼,他們才意識到我的認真,真的很無奈。進而演變成「大吼=認真」,這是我從父母學到,然後現今又用在孩子身上的。 但,我不喜歡大吼,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大吼。
-
每個人都想被聽懂,孩子們也是。 我們早上正在餐桌上一起吃著早餐。每天 Mr. B 和 Mr. D 都會決定當天要假裝的角色,今天的主題是湯瑪士小火車。 Mr. D:「我是 Lexi!」Mr. B:「你是 Skarloey!你穿紅色。Lexi 不是紅色的。」Mr. D:「我才不是 Skarloey,我是 Lexi!」
-
SAY WHAT YOU SEE 就和名稱一樣簡單的概念,說出你所看到的,是「看」到的喔!當個觀察者,就假裝在現場你是一台無生命的攝影機,錄影著當下的畫面,那個畫面表達的就是 SAY WHAT YOU SEE!說出透過攝影機呈現的畫面,就是所謂的說你所見,也就是 SAY WHAT YOU SEE !
- 1
- 2